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栏目导航
  黄冈景秀(17279)
  历史名镇(52)
  著名景区(17227)
  黄冈名戏(11463)
  戏曲名家(309)
  戏曲曲种(11154)
  黄冈特产(366)
  报纸(231)
  会议论文(6)
  学位论文(4)
  期刊(76)
  巴河莲藕(3)
  东山老米酒(2)
  鄂东茯苓(3)
  龟山岩绿茶(8)
  红安苕(3)
  黄梅青虾(2)
  黄州萝卜(3)
  罗田板栗(1)
  罗田甜柿(11)
  麻城茶油(7)
  麻城福白菊(5)
  武穴广济佛手山...(1)
  黄冈美食(41)
  报纸(16)
  期刊(11)
  赤壁东坡饼(2)
  黄冈糍粑鸡汤(2)
  黄州烧梅(2)
  麻城肉糕(2)
  武穴酥糖(4)
  蟹黄鱼翅(2)
  地方文化(73772)
  黄冈(73738)
  红安将军县(24)
  英山茶韵(10)
  黄冈名人(41461)
  人文巨匠(28268)
  科研巨匠(13193)
感言“戏歌”
作者:龚金玲  年份期号:2005-第14期 刊名:东方艺术 关键词:戏歌 戏曲演员 自然法则 观众 演出 艺术形式 晚会 剧种 戏曲艺术 黄梅戏 
描述:“戏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唱戏”。而是把“戏”唱得像“歌”。如今, “戏歌”在各种晚会、各类演出中风光日显,身份渐增,不但歌星、歌手经常演唱,就连许多戏曲演员也纷纷易弦更辙。而纯粹的戏曲节目却日渐衰落,不但晚会上身影日稀,就连串乡走镇的演出也与日俱减。虽然剧种间各有差异,但总的颓势已经难挡。面对这一冷一热的局面,不乏议论、嗟叹、惋惜、呼号。力主扶持振兴是议论的主流。大多认为文化的生存之道在于市场,在于自然法则,该消则消,当灭则灭。
黄梅戏的再繁荣和持续发展
作者:龚辉  年份期号:2006-第4期 刊名:黄梅戏艺术 关键词:20世纪初年 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 影视作品 黄梅戏艺术 繁荣 戏曲艺术 《天仙配》 
描述:黄梅戏的艺术不算长,真正成型大约在20世纪初年。而繁荣发达则完全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短短的半个世纪时间,它便形成了3次阶段性的发展高潮,50年代至60年代初,以严凤英、王少舫为代表的艺术家群体的出现和经典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的推出,使黄梅戏这个民间小戏在戏曲艺术家族中崭露头
浅谈戏曲表演中的气息训练与发声方法
作者:龚辉  年份期号:2007-第2期 刊名:黄梅戏艺术 关键词:舞台 训练方法 共同体 传统 戏曲表演 演员 气息训练 发声方法 
描述:在传统的戏曲表演当中,所讲究的不光是站在舞台上唱好就行,还要做、练、打、手、眼、身法共同体现。演员在舞台上往往是边唱边舞,或是大段的舞蹈身段动作或武打后开唱,尽管如此,依旧能唱得满宫满调,这一切都得益于传统戏曲表演训练方法:以气托音,气音结合。
黄梅戏的历史沿革及艺术特点
作者:龚明如  年份期号:2009-第2期 刊名:剧影月报 关键词:渊源关系 采茶戏 艺术特点 历史 地方戏曲剧种 咸丰年间 安徽省 黄梅戏 
描述:黄梅戏是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名黄梅调,其他名称还有采茶戏、花鼓戏、化谷戏、茶篮戏、二高腔等。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于安徽安庆,与湖北黄梅采茶戏有渊源关系,流传于安徽、江苏、福建、江西、湖北、台湾等省。笔者作为一名基层黄梅戏工作者,对其历史沿革和艺术特点进行了一些粗浅的研究和探讨。
浅谈黄梅戏艺术水准的提高
作者:龚明如  年份期号:2009-第1期 刊名:剧影月报 关键词:形式多样化 形成时间 通俗易懂 艺术水准 欣赏水平 乡村音乐 年龄层次 黄梅戏 
描述:黄梅戏形成时间短,成为家喻户晓的全国五大剧种的时间更短。如此短暂的时间却形成了她独特的魅力。她曲调优美、通俗易懂、表现形式多样化,能适应各个年龄层次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被人们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黄梅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她的演出市场与发展前景也是相当广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黄梅戏也必
戏剧新人榜:湖北省第三届戏剧青年演员比赛“优秀戏剧新人奖”得主
作者:龚战 熊玉宗  年份期号:1997-第1期 刊名:戏剧之家 关键词:青年 剧团 戏剧 湖北省 演员 比赛 演出 剧目 黄梅戏 中国戏曲 
描述:于洁:女,1964年生,198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分配到湖北省京剧团。主工武旦、刀马旦,国家二级演员。她功底扎实,技巧纯熟自如,开打勇猛,而不失妩媚,刚柔并济。擅演的剧目有《女杀四门》、《火烧余洪》、《盗仙草》、《打店》等,多次获得奖励,1987年赴香港演出,一举成功,被誉为是来港演出过刀马旦中身手最好、功底最扎实
Rss订阅